图书馆

杭州校区  8:00—21:30

绍兴校区  8:00—21:00

大学应成为引领社会的灯塔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9-19   点击数:

人民日报社政文部副主任袁新文

“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大学犹为海上之灯塔。”著名教育家、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的名言,多年来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在12月23日人民网主办的“2016大学校长论坛”上,围绕“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大学”这一主题,来自70多所高校的书记校长及学校代表进行深入研讨。大学怎样出色完成自己的使命担当?怎样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怎样引领社会前行的脚步?高校管理者发表的真知灼见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不同,如今的大学已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社会渴望了解大学,大学也渴望被公众了解和认同。特别是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大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名片,真正的一流大学应当对国家和社会起到引领作用,一流大学的水平和高度应该代表这个国家的水平和高度。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绩斐然,举世瞩目。目前在校生规模已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00多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达到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大学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高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高等教育成为舆论场特别关注的领域。因此,对于高校社会影响力的关注、分析、研究十分必要。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教育部权威数据,围绕高校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对高校社会影响力进行较为科学和客观的评估,旨在藉此透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特点,力求为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观察中国高等教育社会影响力的窗口和平台。

虽然不是专业机构,但站在公众视角,新闻媒体对高校的评价、分析,在国际上并不鲜见。不论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还是英国《泰晤士报》高教专刊,都定期发布大学排行榜。对于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媒体在正面宣传高校的同时,也会关注高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社会声誉,高校才有可能在喧嚣纷纭的舆论场中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一些世界著名大学非常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自己的亮点,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位著名大学的书记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校150周年时,参加纪念活动的他非常惊讶。与很多大学校庆隆重热烈、展示成就的氛围不同,该校展示了150件深刻影响世界的科技成果,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雷达电子装置等。这些成果都是该校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大学成就、大学故事、大学人物、学生生活、学术活动等都是比较吸引人的宣传题材,往往会受到广泛关注,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当然,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著名,不仅由于其注重宣传、善于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且在于其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高质量、高水平,也在于其气质独特,特色鲜明,校风正,教风淳,学风浓,底蕴深。当前,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只有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才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也才能真正具有影响力。

“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大学之大在大师,在大气,在质量,在特色,大学建设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硬功夫与和谐发展的软环境。这才是高校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今天,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着她不可能再作独善其身的象牙塔;大学的功能和定位决定着,她应当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灯塔。在引领社会中改革发展、成长进步,大学才能行稳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