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第七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办 专家谈“教育测评的未来走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4-12-17   点击数:

12月14日-15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田家炳基金会、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联合筹办的第七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测评与考试:从科举到人工智能”,来自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主题分享思考,积极提出改变现状的路径和方法。

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主席、香港大学荣休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程介明谈到,人工智能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会,教育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通过提供各种工具,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并不同程度地尝试突破传统的测评和考试。

经济合作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PISA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谈到,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增强个人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数字化的社会。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介绍,最新(2022年)的PISA测评结果显示,近60%的学生完成了近60%的阅读任务,以及略超过一半的数学任务。当人工智能ChatGPT参与解决这些问题时,它在阅读方面表现得比15岁学生好,但在数学方面学生的成绩仍领先。但人工智能的数学能力进步迅速,很快能赶上15岁学生的水平。他认为,评估固定学科内容比评估思维能力容易,但我们需要改变评估方式。常规认知技能的需求正在下降,技术密集型任务在增加,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中。他强调,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存在意义、价值观、热爱的事物以及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这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同时,学习和考试不应该被割裂开来,考试应该成为学习体验的一部分,并提供持续的反馈。

依托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全球范围内,教育评价正从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向着智能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方向迈进。论坛上,嘉宾们分享各自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吴伟斌谈到新加坡减少考试的尝试与经验。自1965年以来,新加坡教育设计从基本的生存驱动转变为重视IT技能和社会需求。教育的目标已经从效率驱动转变为强调创造力和创新的高层次思维技能。

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在论坛上介绍了通过测评推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他谈到,大模型的发展为学生测评带来了更深层次和更多维度的可能性。传统的测评主要关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而现在通过学科知识、身心健康和AI素养等多方面的测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并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

会上,来自教学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大家一致认为,教育评估的改革方向之一是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多元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