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节能贡献明显,全社会节能成效显著,预计能顺利完成全年及“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
一、全社会节能成效显著
1.全社会能耗增速回落。1-3季度,全社会能耗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1.8%,增速为“十一五”以来较低水平,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1.2%转为下降0.2%。
2.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1-3季度,单位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的目标任务值。单位GDP电耗下降5.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
二、结构性节能成效明显
1.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带来节能成效。1-3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工业能耗需求明显下降,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能耗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工业高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0.1%,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6.4%。第三产业为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其快速增长有利于全社会能效的提高。1-3季度,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拉动单位GDP能耗下降约1.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率约35%,为“十一五”以来较高水平。
2.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变化有利于节能。1-3季度,我省单耗水平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业生产继续回落,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0.3%和0.9%,能耗同比分别下降3.8%和7.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3和1.4个百分点。由于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业单耗较高,生产回落有利于节能,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约1个百分点。
三、工业节能贡献下降及原因
1-3季度,我省全社会能效明显提升,但工业节能贡献率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缩小0.1和2.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仅为35%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0%。工业节能贡献下降,主要受以下原因影响:
1.企业开工不足不利行业能效提高。1-3季度,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难以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设备启停能耗增加,同时由于部分固定能耗不会因企业生产增速的回落同步减少,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部分行业能效下降。1-3季度,38个大类行业中,仍有10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10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降幅明显低于工业平均水平。
2.新上高耗能项目对节能不利影响明显。今年以来,我省个别地区新增了一些高耗能项目,给全省工业节能带来一定压力。如海越新材料、三锦石化、荣盛石化和宁波亚洲浆纸业等一批项目陆续投、扩产,新增能耗约60万吨标准煤。受此影响,1-3季度,造纸、化学原料和化学纤维业能耗同比分别增长8.1%、6.6%和11.8%,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0.8%、2.8%和0.3%,升幅比上半年分别扩大0.4、1.0和0.1个百分点。此外,由于镇海炼化乙烯项目上年出现较大规模的停产检修,上年同期能耗基数较低,导致石油加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1%。1-3季度,上述四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1.2个百分点。
四、节能形势预判分析
“十二五”前四年我省节能成效显著,完成今年节能目标任务较轻。1-3季度,尽管工业节能贡献率有所下降,但结构节能成效明显,总体节能形势较为良好,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及“十二五”节能目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十三五”时期中国能源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节能减排形势依然紧张,继续制定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性控制指标,继续收紧能源环境政策或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就我省而言,“十三五”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居民生活、交通、运输和空调能耗将继续刚性上涨。随着沿海石化工业的发展,工业能耗增长压力也将加大,而在已有节能减排成效的基础上,工业企业技术节能的潜力和空间不断收窄,节能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出台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时还应继续严格执行能评制度,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为“十三五”节能降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