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政策发力协同有效,疫情防控掌握主动权,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顺利实现“开门稳”“开门好”。
一、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衡量评判经济运行是否在合理区间的三大核心指标均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1.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7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与上年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4.9%相比,呈现回升态势。这是在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超预期变化的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夺取的稳定发展局面,十分不易。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7408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2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是确保稳步开局的主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6%。
2.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9%,鲜菜价格下降1.8%,猪肉价格下降36.6%。3月份,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2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环比涨幅由升转降。
3.就业状况总体平稳。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以内的宏观调控目标。1、2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换岗人员增加,全省失业人口有所增加;3月份随着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换岗人员工作逐步稳定。一季度,全省新增就业人员3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0%。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就业人员增长2.3%,工资增长12.8%。在册市场主体878万户,增长7.7%。月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40万人,增长2.0%。
二、主要指标恢复趋好
一季度,在出口的强势带动下,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开局,增长好于预期;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要求,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消费品市场开局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1.农业经济保持平稳。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和2.2%,油菜籽播种面积增长2.9%。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7.0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牛奶产量增长1.2%,禽蛋产量下降5.9%。水产品总产量132.0万吨,增长2.3%。生猪存栏617.1万头,累计出栏217.4万头,分别增长12.2%和14.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6.5万头,增长18.0%。
2.工业生产延续高开。一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5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19亿元,同比增长9.9%。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11.2%和9.5%。从行业看,38个工业行业大类,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9.5%。医药、计算机通信、烟草制品、铁路船舶、汽车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45.2%、21.7%、10.1%、12.1%和11.8%。
3.服务业保持增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对GDP增长贡献率13.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2%,比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高4.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14.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0%,对GDP增长贡献率14.0%。旅游、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4.消费市场有所恢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9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1年全年、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快2.1和1.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较快增长,零售额增长22.4%;生活消费品稳定增长,日用品类、粮油食品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9.9%和8.7%。网络零售4587亿元,增长6.9%;省内居民网络消费2193亿元,增长1.7%。
5.有效投资稳步扩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4%。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0.5%、19.1%、15.7%和8.6%。重点领域投资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35.4%,交通投资增长8.4%。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37.4%和39.5%。
6.进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出口总额7872亿元,增长28.3%,进口总额2890亿元,增长14.8%。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全国的11.4%、15.1%和6.9%,同比提升1.3、1.7和0.4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4.5%和70.1%,占比分别为44.9%和12.2%。对欧盟、美国、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30.7%、26.2%和18.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0.3%和14.3%。
7.财政收入稳增质优。一季度,财政总收入5108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4亿元,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4.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3%,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4%、13.6%和27.1%;非税收入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6亿元,增长11.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支出共计23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9%。
8.金融机构存贷款加快增长。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本外币贷款余额17.6万亿元,增长15.8%;增速分别比2月末加快1.0和0.6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8.2%,住户贷款余额增长12.4%。一季度,新增存款10180亿元,同比多增1218亿元;新增贷款10465亿元,同比多增1945亿元。
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366元、22784元和12541元,同比名义分别增长6.0%、5.5%和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3.9%和6.4%。从收入来源看,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5.5%、6.7%、7.3%和6.2%。
三、稳的因素不断积累
1.新动能持续增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高技术、战略性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8%、11.2%、22.7%、16.3%和11.7%,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4.9、3.5、5.3和7.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高于面上3.3个百分点。新型消费持续活跃,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5.3%、882.8%和65.2%,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1.2倍。
2.民营经济贡献突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增速高于面上1.1个百分点,占比69.2%。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2%,实现一季度利润“开门红”。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9.2%,占比60.6%;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5.5%,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在册市场主体295万户,增长9.2%,占在册企业比重92.6%,其中,新设民营企业10.9万户,占新设企业比重94.4%。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21.7万亿元,增长7.3%,占注册资本(金)比重68.9%。
3.创新投入加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0.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40.5%,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增长26.0%,高于营业收入8.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6.3%,高于面上1.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6.9%,高于面上32.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140亿元,增长62.4%。
4.城乡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分别比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快2.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82,同比缩小0.03。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699元,增长12.9%,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5.6个百分点;山区26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366元,增长14.2%,比全省增速高1.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达到了稳进提质的预期目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振了信心,奠定了基础。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要清醒看到,受疫情、国际形势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有忧,供应链、产业链受阻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下阶段,全省上下要把各项优惠政策、助企举措落到位,努力以政策兑现的“快”、工作举措的“实”、助企服务的“准”,应对内外环境的“危”与“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多发频发和国际突发因素对我省经济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