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服务业引擎动力强劲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浙江服务业发展成就
来源:省统计局   作者: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4-09-25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服务业不断壮大,开创了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占GDP比重稳步上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

一、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浙江经济主动力产业

新中国成立75年,是服务业快速成长的75年。一批有助于提升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新动能茁壮成长,带动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服务业总量跃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浙江经济与全国一样,生产力得到解放,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服务业起步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较缓慢,规模和占比都较低。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3.5亿元增至1978年的23.1亿元。改革开放后,浙江凭借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在1985年突破100亿元、1995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10000亿元,2015年、2018年和2021年连续迈上2万亿、3万亿和4万亿元新台阶,至2023年达46269亿元。1982—2023年,按可比价计算,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年均增速比同期GDP高0.6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

图1 1949年至2023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亿元)

图片1.png

(二)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

1949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23.5%。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服务业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这一时期,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升反降,1978年仅为18.7%。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不断上升。2016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首次突破50%。202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进一步升至56.1%。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 38.1:43.2:18.7转变为2016年的4.0:45.6:50.4,再到2023年的2.8:41.1:56.1,服务业成为浙江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重要基础。

图2 1978年—2023年浙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727159087924.png

(三)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前,浙江服务业基础薄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1979年,服务业对当年GDP增长贡献率仅为11.2%,低于第二产业48.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居民、政府等对服务业需求日益旺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1978—2018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了46.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加速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63.2%,高于第二产业28.6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孕育,新产业新业态亮点纷呈

新中国成立75年,浙江服务业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一)生产性服务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自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首次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浙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突出重点、融合协同、集聚发展”原则,着力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激发培育两业融合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辐射面、支撑力、引领性不断增强。据粗略测算,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不含批零住餐业、金融业和房地产开发业)企业营业收入1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2.6%;规模以上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广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8%、10.2%和29.4%。

(二)互联网行业跃入高速增长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后,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快速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浙江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274亿元增至2023年的5226亿元,占GDP比重由2.4%上升到6.3%。2015—2023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29.2%,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7.6%的年均增速。

(三)生活性服务业呈现多样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23年,浙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09所,是1978年的5.5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万个、床位40.6万张,分别是2002年的3.5倍和3.4倍;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2个、文化馆(站)1468个;年末省级全民健身中心65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18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82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3.0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升至44.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4.2%以上;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5621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文化、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上3千亿元、4千亿元台阶,2023年占GDP比重超7%。

三、服务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一)掀起服务业创业创新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后,一系列助推服务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少服务业企业税收负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掀起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潮,“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服务业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2023年,浙江新登记服务业私营企业41.6万户,占新登记私营企业的比重近82.0%。

(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教育、住房、通信、旅游休闲、家庭用车、网络购物等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浙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从2013年的25254元和12803元增至2023年的47762元和30468元。2023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 10平方米分别增至 48和70平方米以上。从耐用消费品看,家用汽车、大件家装、智能家电等耐用品越来越普及,居民家庭拥有量大幅增加。2023年末,全省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965万辆,其中私家车(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808万辆;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0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8万户,普及率达54.9%,居全国第三位;移动电话用户929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0万户,普及率达141.3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3.3部/百人,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4583万户。2023年,浙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49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56.8%。

(三)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服务业行业众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力军。改革开放前,工业、农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1985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仅为13.4%,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低41.5和18.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1986-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5.4%,高于第二产业2.9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2023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980万人,比重达到50.5%,成为浙江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回首新中国成立75年,浙江服务业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快速成长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再掀服务业发展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