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期刊导读】《中国全科医学》2025年第3期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作者: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P262《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断的国内外进展与挑战

概述:本文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梳理了糖尿病前期的起源与定义,发现早在《素问》成书时,中医学便已对“脾瘅”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规范化临床研究的实施,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规范化糖尿病前期临床实践指南。在诊断方面,血糖检测指标类型和阈值、中医证候诊断、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型、疾病风险评分模型、生物标志物、可穿戴设备等多种无创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不断完善,但多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而非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和筛查;餐后1 h血糖可能是未来诊断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新指标,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以推广使用。针对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断面临的诊断标准的动态性、筛查流程的复杂性、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疾病的低知晓性等挑战,未来需不断更新和完善诊断标准,融合数字化健康管理和可穿戴设备,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构建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基于中医宏观表征与组学微观数据相结合的疾病诊断模型,开发更简便、快捷的中西医结合筛查方法,实现糖尿病前期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

作者简介:彭红叶,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所) 广东药科大学,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医药大学。

鲁春丽,助理研究员,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所) 广东药科大学,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mailJennylu@bucm.edu.cn

引用:彭红叶,荆雅楠,. 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断的国内外进展与挑战[J]. 中国全科医学,2025,3: 262-272.

全文:点击下载


P285《有氧运动改善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概述:本文旨在探究有氧运动改善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及有氧运动的安全性。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3月—2023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44例成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23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运动组患者在化疗住院期间在康复师监督下进行锻炼,在家时通过患者自我监督和试验人员远程监督进行个性化运动干预。在化疗前后收集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体质和生活质量,记录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次数、严重程度及运动相关不良事件。以化疗前数据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体质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干预、随访过程中共流失4例,最终纳入40例患者(运动组21例,对照组19例)。运动干预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运动干预期间,患者平均依从性为81.8%;每次运动时长的平均依从性为91.9%;运动强度平均依从性为92.5%。化疗后,运动组体脂重、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低于对照组,惯用手握力、相对峰值摄氧量(VO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运动组患者功能性障碍发生率(7/20)低于对照组(12/16(χ2=5.707,P=0.017)。化疗后运动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得分低于对照组,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对照组生理状况分数(P<0.001)、运动组功能状况分数(P=0.017)高于化疗前。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分别共接受了84例次和94例次蒽环类药物化疗,对照组分别发生了8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71次骨髓抑制,运动组分别发生了5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45例次骨髓抑制,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且有监督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

作者简介:李红梅,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桑蝶,副主任医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乳腺内科;E-mailsangdie0123@126.com

引用:李红梅,张一民,. 有氧运动改善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J]. 中国全科医学,2025,3: 285-292.

全文:点击下载


P305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

概述:本文旨在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SDI地区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中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以及归因于不同类型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利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为44.26/10万、标化DALY率为820.87/10万,与全球水平接近,高于高SDI地区,低于其余4SDI地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17%,P<0.001)、标化DALY率(AAPC=-0.50%,P<0.001)与全球及五类SDI地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高SDI地区下降速度最快。1990年与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25%,P<0.001)呈上升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71%,P<0.001)、标化DALY率(AAPC=-1.23%,P<0.001)均呈下降趋势。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人群的死亡率、DALY率最高;199020215069岁人群死亡率、DALY率呈下降趋势,而1549岁、≥7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P<0.001)。1990年与2021年归因于13种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排名前两位的饮食因素均是钠摄入过量、全谷物摄入不足;19902021年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上升趋势较明显的是含糖饮料摄入过量、加工肉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BAPC模型显示,未来10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与高SDI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男性和老年人群负担较重,因此仍需重视IHD的饮食防控策略,加强宣传健康的膳食模式,倡导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钠盐、含糖饮料、加工肉、红肉的摄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减轻其疾病负担

作者简介:吴霞,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让蔚清,教授,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E-mailnhurwq@126.com

引用:吴霞,张译匀,.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J] . 中国全科医学,2025,3: 305-312.

全文:点击下载


P335《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改善超重或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和脂质代谢的Meta分析》

概述:本文旨在系统评价FATmax运动对超重或肥胖人群体质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 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FATmax运动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11月—20241月。基于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Meta分析由Rev Man 5.4软件完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568例超重或肥胖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Tmax运动干预组身体成分[BMI:WMD=-1.82,P<0.01;体脂百分比(BFR:WMD=-2.86,P<0.01;腰臀比(WHR:WMD=-0.04,P<0.01]、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VO2max):WMD=3.34,P<0.01],除总胆固醇(TC)外脂质代谢状况[三酰甘油(TG:WMD=-0.24,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WMD=0.1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WMD=-0.27,P<0.05]显著改善。经亚组分析得出最佳干预方案为:干预周期≥12周,35/周的训练,60 min/次的跑步,以优化身体成分;而提升VO2max的最佳方案为5/周、<60 min/次的组合运动。在脂质代谢方面,对TG的改善最佳方案为3/周、60 min/次的跑步;对HDL-C的最佳改善方案为4/周、60 min/次的组合运动;对LDL-C则是4/周、>60 min/次的组合运动。结论:FATmax运动可显著改善超重或肥胖患者BMIBFRWHRVO2maxTGHDL-CLDL-C结局指标,但对TC并无改善作用

作者简介:卢冬磊,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体卫融合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谭思洁,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体卫融合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E-mailtansijie2003@126.com

引用:卢冬磊,谭思洁,杨风英.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改善超重或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和脂质代谢的Meta分析[J] . 中国全科医学,2025,3: 335-345.

全文:点击下载


P365《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概述:本文通过调查安徽省界首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现状,描述患者服药行为与患者特征之间的关联,探索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基层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78月从安徽省界首市随机抽取48个行政村,通过面对面调查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特征和服药数据,参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将问卷中患者提到的降压药分为如下5类:A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B类为β受体阻滞剂,C类为钙通道阻滞剂(CCB,D类为利尿剂,E类为单片复方制剂。通过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血压计的后台获取患者上传的近1年血压数据,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服药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联合用药是指服用复方制剂或2种以上降压药,用药调整是指患者过去服用其他降压药。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3005例,其中男1291例(43.0%)、女1714例(57.0%),平均年龄为(65.5±9.8)岁,高血压服药率为79.1%,联合用药率为40.2%2 376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中,不同类型降压药服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部分患者存在联合用药):E类(39.6%)、C类(35.1%)、D类(20.3%)、A类(20.1%)、B类(3.7%);服用最多的降压药为复方利血平(33.7%)。对于年均血压≥160/100mm Hg的患者,仍有12.2%4.9%未服用降压药。患者联合用药以E类降压药为主。年均“舒张压≥100 mm Hg”且“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A类和C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年均“收缩压≥160 mm Hg”且“未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E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服药年数长(OR=1.042,95%CI=1.0311.053,P<0.00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1.488,95%CI=1.1951.853,P<0.001)、合并高脂血症(OR=1.267,95%CI=1.0521.525,P=0.013)、合并心血管疾病(OR=1.394,95%CI=1.1661.667,P<0.001)、合并脑血管疾病(OR=1.258,95%CI=1.0401.522,P=0.018)是患者用药调整的促进因素,高龄(OR=0.980,95%CI=0.9710.990,P<0.001)是用药调整的抑制因素。结论:界首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较高,主要服用E类和C类降压药。服药年数长、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用药调整的促进因素,高龄是用药调整的抑制因素

作者简介:马晓燕,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沈兴蓉,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中心;E-mailxinrongshen@sina.com

引用:马晓燕,崔恩慈,. 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J] . 中国全科医学,2025,3: 365-371.

全文: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