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乌”又称“三乌文化”。
在绍兴的水乡,不仅有乌篷船的悠远传奇,还有乌干菜的味蕾盛宴和乌毡帽的手工艺之美,它们不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更展现出水乡生活的独特魅力,奠定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旅游氛围。
绍兴乌干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颇具越地特色的传统土特产。在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又是绍籍京官馈送同僚的佳品。
早年,大文豪鲁迅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爱吃。”《绍兴市志》述其:“油光乌黑,香味醇厚,耐贮藏,食之能解暑热,清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一般地说,它还有促进食欲、防止晕车等效用。过去百姓在旅途中空嘴无味道,常携之作清闲之品。
乌干菜由于可以长年保存,经久不坏,不论单吃还是合烧,荤吃或素食,四季皆宜,故而成为绍兴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菜品。煮笋、烧鱼、炖鸡、蒸豆腐、蒸肉等、做汤……咸鲜入味,滋味悠久,令人大快朵颐,构成具有越菜特色代表的“干菜风味”系列。
“乌干菜蒸肉”是绍兴地道的家常菜。鲁迅和周恩来总理生前都喜爱吃这道家乡菜,周总理更是情有独钟。1956年4月,他陪国宾游览西湖后,专门点它上桌,一同进餐的外国元首及贵宾无不赞誉。
古越名肴“干菜肉”,风味独特,已成为当今绍兴名为“干菜毗猪肉”或“霉干菜焖肉”的名菜,入载《中国菜谱》。几十年来,成千上万在外地上大学的绍兴学子,每次回家总要带走一二杯干菜肉。直到今天,还是有人喜欢带上一点解馋。
据传,此菜乃明代大画家徐渭(文长)所创。徐在晚年生活比较困苦。一日,与他家临近的地方新开一家肉店,请他写了招牌,店主割了一块猪肉作酬谢。可怜他家中缺盐少酱,正在为难之际,发现床下坛内还有干菜,他无可奈何地用干菜作咸料凑合着蒸,不料喷香,急着伸手夹一块放进嘴里,干菜的鲜香夹杂着猪肉的油润,味道真是没得说。“干菜肉”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乌干菜是绍兴传统饮食的组成部分,建构了绍兴饮食文化的细胞与基因,蕴含着先辈在漫长岁月中厚重的文明追索,在它身上寄托着我们难以割舍的田园乡情和民俗深情,是绍兴传统饮食习俗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