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引领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助推全省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投资规模稳步提升,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2013-2021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过19万亿元,由2012年的1.33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2.92万亿元,年均增长9.1%,高于生产总值名义增长率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GDP的比重从38.8%(2012年)先上升至42.4%(2016年),后逐渐回落到39.7%(2021年),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较高拉动力的同时,经济增长动力在不断优化。
2018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先后面临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其中2019年、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5.4%,比GDP名义增长率分别快2.4、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定经济发展大盘的作用尤为突出。
二、投资主体持续优化,厚植浙江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放管服”改革,在投资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等方面闯关探路,打开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全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激活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把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主体。
全省民间投资活力迸发。自2017年浙江开展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以来,浙江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55.6%(2016年)上升至61.5%(2019年)。2020年、2021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民间投资比重分别为59.8%和58.8%,民间投资热情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于2016年水平,继续保持全省投资领域主力军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项目杭绍台铁路、总投资超千亿元的浙石化舟山炼化项目为代表,民间资本“真金白银”进入浙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等垄断性行业,不仅有利于激发投资潜力,提升产业活力,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厚植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强省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彰显出民营企业家群体对浙江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三、产业投资风生水起,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以产业投资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度。2013-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超11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8.9%;其中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第三产业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2年的0.9:46.0:53.2调整为2021年的0.5:37.9:61.6。
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3-2021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7.5%。2018年以来,浙江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入、制造业转型升级明显加速,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0.8%,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上升至49.6%(2021年),带动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由5.6%(2013-2017年)大幅跃升至10.1%(2018-2021年),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由28.6%(2017年)企稳回升至32.4%(2021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自2019年后连续3年保持正增长,其中2021年同比增速为13.9%。以“杰克智能缝制设备未来工厂”为代表的未来工厂投资项目正引领浙江传统制造业奋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夯实浙江经济未来平稳发展的制造业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成为投资热点领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18-2021年平均增长17.9%,累计完成投资超13000亿元,占项目投资比重由16.7%(2017年)显著上升至24.9%(2021年);数字经济重大核心产业项目投资建设成效明显,2020-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平均增长19.1%,高于全部投资11.1个百分点。以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杭州富芯12英寸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为代表的一批计划总投资超百亿的产业项目,正加快中高端产业要素向浙江集聚,有力巩固浙江在信息服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助力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畅通全省要素流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2.4%,高于整体投资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3.2%,比2012年提升5.5个百分点。全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下稳固基础。
一是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2018-2021年全省交通投资平均增速12.3%,增速分别快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整体投资6.6和4.0个百分点。综合交通网络实现里程碑式发展,高铁陆域市市通、高速公路陆域县县通,内河航道所有设区市通江达海。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强力保障了人员、商品等经济要素畅通流动。
二是绿色清洁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速构建。近年来浙江以核电、风电、太阳能为重点,强化绿色能源供给、输送、储能等环节投资,畅通绿色能源这一要素的供给与消费,加快清洁能源流入到千家万户。2020-2021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3%。截至2021年底,全省光伏装机容量184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1265万千瓦)、风电364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220万千瓦),风光电装机占比达20.3%。目前嘉兴、嵊泗海上风电项目、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项目、长龙山抽蓄电站项目、宁波、舟山LNG接收站等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正加速重构浙江能源供给消费体系,推进浙江实现双碳目标,绘就发展绿色底色。
三是新基建投资成为新增长点。2018-2021年浙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7.7%,其中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8.3%。截至2021年底,浙江建成5G基站超过11万个。5G之外,浙江加速布局建设国家数据中心长三角集群,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平台建设。当下浙江正奋力打造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以顺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充分释放数据这一新兴要素潜能,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五、住房建设成果显著,照亮安居宜居梦想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高度重视解决住房问题,加大力度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先后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针对新市民群体大力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浙江房地产尤其是住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12-2021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从5226亿元扩大到12389亿元,年均增速达10.1%。根据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省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46.16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比2010年增加6平方米,全省家庭户住房在2010年以后建成的占29.6%,其中城镇家庭户有32.1%的住房在2010年以后建成,居民住房的基本生活设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达到了较好水平。当前浙江住房领域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住有乐居”大步迈进,在实现百姓住房幸福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各种挑战,浙江投资建设奋楫争先。展望未来,浙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投资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投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大作用,积极汇聚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等各类经济要素特别是中高端要素,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大海中,勇向潮头立,帆起逐浪高,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坚实支撑。